石家庄旅游‘六大背’在鹿泉区杨庄村花会上重新上演 村民们拍手称快

来源:石家庄旅游网 发布:2016年02月21日 作者:石家庄旅行社 人气:1322
随后猪八戒背着媳妇儿、梁山伯背着祝英台、张生背着崔莺莺、李逵背着瞎眼娘、刘沉香背着三圣母、郭丁香背着病婆婆六组人物出场。按照扭秧歌的步伐,老头老婆带领六组人扭动着身体,一会儿走八字,一会儿排成一排,跟着鼓点前行。

随后猪八戒背着媳妇儿、梁山伯背着祝英台、张生背着崔莺莺、李逵背着瞎眼娘、刘沉香背着三圣母、郭丁香背着病婆婆六组人物出场。按照扭秧歌的步伐,老头老婆带领六组人扭动着身体,一会儿走八字,一会儿排成一排,跟着鼓点前行。大家仔细一瞧,背着的“人”,均是制作的假人,但其头部、耳朵、眼睛等部位均可转动,活灵活现,十分逼真。如此热闹的景象,着实让观看的村民们拍手称快。

  这是记者2月18日下午在鹿泉区获鹿镇杨庄村的杨庄花会上所见到的一幕,而时长约20分钟的这段表演,被称为“六大背”,是鹿泉花会里久负盛名的一项民俗活动。记者了解到,鹿泉花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,流传于鹿泉区的民间花会有20多种,一般在逢年过节时表演。其中杨庄的“六大背”,因为种种原因,已经有近30年没有演过了。因此今年春节的这次表演,可以说是杨庄村民俗活动的重中之重。

  杨庄村村主任杨瑞功告诉记者,根据史料记载,杨庄村“六大背”是在我国明代从南方传到村里的,六组人物分别是从古代小说中的《高老庄》、《十八相送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李逵下山》、《劈山救母》及《丁香割肉》等段落中选取,表演者脸画戏妆,身穿人物道具,用走秧歌的形式表演。

  2015年年底,杨庄村“六大背”申报鹿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,也点燃了村民重新表演的欲望。由于停演太久,村里此时只剩下会敲鼓的71岁老人张鹿泉和会制作道具的76岁老人杨泽章两位“六大背”技艺传人了。这两位从小就跟着村里老师傅学习“六大背”技艺的老人,在村委会的带领下,开始为猴年春节的杨庄花会准备了起来。

  “为了回想起如何制作人物道具和其中的各个小机关,我连续好几天晚上都没睡好。”杨泽章笑着说,他找来同村村民杨瑞珍,经过反复制图和试验,最终把道具中最重要的头部制作了出来。早期的道具,其头部由纸片与胶泥组合制成,杨泽章等人则改良为纸浆和彩胶混合而成,早期的人物身体由稻草制成骨架,如今主体结构已经改良为竹片支撑。但唯一不能变的,就是这流传已久的六组人物。

  在表演现场,记者见到了表演猪八戒背媳妇的村民杜青,这位29岁的女士,自打出生就没看见过“六大背”的表演,对于这次能参与其中,她表示作为年轻人,能亲自接受民俗的传承是件很开心的事情。相对年轻人,表演丁香背婆婆的63岁村民刘桂兰则是特别兴奋,“三十多年前我刚嫁到村里时,经常看到‘六大背’的表演,今天能扮上妆在大家面前表演,真是太兴奋了!”

  杨瑞功介绍,以前的表演所有参演人员都是男扮女装,主要是考虑到服装道具无法随时脱下来,表演者不能坐也不能上厕所,并且以前表演者还要穿着道具走很远的山路到外地去表演。但此次花会上,六组人物的表演者均为女性,她们最大地还原了表演人物的身形容貌特点,十分不易。

  一段表演结束,赢得了在场所有村民的热烈掌声。原汁原味再现的“六大背”,承载了村里太多老人的记忆,也让杨庄村村委对发掘当地文化有了更大的信心。杨瑞功表示,接下来,他们会继续研究挖掘“六大背”中的内容,并努力将其向省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公司简介| 联系方式| 支付方式| 公司荣誉| 控制大厅

石家庄燕赵旅行社:0311-85357822 85350805 85350803

公司地址:石家庄市裕华东路62号

经营许可证:L-HEB-CJ00053

法律声明:本站所刊载的图片,视频,Flash,文章等均由本站用户所贡献,本站不享有版权,如有版权所有者发 现自己作品被使用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在核实权属后,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。

周一至周五:09:00-18:00
周末节假日:10:00-16:00
建议及投诉:sjzyzlxs@126.com
0311-85357822
客服 客服